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11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贵州北盘江的花鱼骨(Hemibarbus maculates)和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为研究对象,在矩形水槽中设置由气压为14.7kPa,孔距为1.0cm、2.5cm、4.0cm,孔径为1.0mm、1.5mm、2.0mm所组成的9组气泡幕密度,采用单因子试验法研究不同密度的气泡幕分别对花鱼骨和白甲鱼的阻拦效果。结果表明,9种密度的气泡幕对花鱼骨和白甲鱼均有一定的阻拦效果,其中花鱼骨在密度Ⅲ(孔距1.0cm、孔径2.0mm)时阻拦效果最好,阻拦率为 (96.00±2.65)%。白甲鱼在密度Ⅱ(孔距1.0cm、孔径1.5mm)时阻拦效果最好,阻拦率为(95.33±3.06)%。本研究可以为物理屏障拦鱼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长臀(Cranoglanis bouderius)和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是目前北盘江主要放流鱼类,但这2种鱼的放流效果差异较大。由于鱼类的突进游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增殖放流的效果,故试验采用自制测试装置,用递增流速法测试了2种鱼的突进游速。结果显示,白甲鱼的突进游速大于长臀,且2种鱼的突进游速均随体长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大;而相对突进游速则随着体长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北盘江鱼类增殖放流和放流效果评估,以及日后北盘江的拦鱼、诱鱼、集鱼船等鱼类资源保护措施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肖芬芬  孙健  吉红  于海波  董武子 《水产学报》2022,46(10):1872-1891
本研究旨在探究裂殖壶藻渣作为饲料原料对土著鱼类多鳞白甲鱼的生长性能、脂质代谢及健康状况的影响。在五种等氮等脂饲料中分别添加0g/kg(DS0)、30g/kg(DS3)、60g/kg(DS6)、90g/kg(DS9)和120g/kg(DS12)的裂殖壶藻渣,饲喂养殖于室内循环水系统的180尾多鳞白甲鱼(9.00g±0.25g/尾,12尾/缸)56天。结果显示:(1)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及饲料系数(FCR)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DS9组和DS12组的肥满度(CF)、肝体比(HSI)、腹脂指数(IFI)、肝脏和腹脂甘油三脂(TG)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DS6、DS9和DS12组肌肉中DHA含量、∑n-3 LC PUFA(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n-3/n-6 PUFA比例、胆固醇血症指数(h/H)和血脂质量指数(FLQ)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和血栓形成指数(T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所有处理组肝脏的脂肪酸合成酶(FAS)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1(ACC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S6、DS9和DS12组腹腔脂肪组织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2(ACC2)和甘油三酯水解酶(ATGL)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所有处理组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日粮中添加90g/ kg的裂殖壶藻渣可能通过影响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多鳞白甲鱼腹腔脂肪和肝脏脂肪蓄积,并提升其肌肉营养价值,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稀有白甲鱼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稀有白甲鱼含肉率为69.92%;肌肉中蛋白质、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16.58%、2.05%、0.99%;肌肉中17种常见氨基酸(除色氨酸)总含量(占肌肉干重)为77.89%。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36.27%,占氨基酸总含量的46.56%。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比值为0.87。鲜味氨基酸含量为26.26%,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3.70%。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0.44。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分别为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  相似文献   
5.
邹佩贞  徐剑  温彩燕  陈建荣  陈毅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95-11696,11743
[目的]研究南方白甲鱼的染色体核型。[方法]采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以头肾为材料制备南方白甲鱼的染色体,并对其组型进行分析。[结果]南方白甲鱼的染色体组型公式是2n=50=12m+14sm+12st+12t,NF=76。通过与其他种白甲鱼属染色体核型进行比较发现,南方白甲鱼核型是鲤科中较原始的类型。[结论]该研究为今后南方白甲鱼的定向育种、良种选育和制定种质标准提供参考依据,也为进一步探讨白甲鱼的系统演化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饥饿对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仔鱼摄食、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观察、测量记录外部形态特征等方法研究了饥饿胁迫下白甲鱼(Onychostoma sima)仔鱼的摄食、生长、形态和存活的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20±1.5)℃时,饥饿组和投喂组白甲鱼仔鱼在孵化后第4天开始摄食,初次摄食率为48%,第6天初次摄食比率达到100%。饥饿组仔鱼抵达饥饿不可逆点(PNR)的时间为13.5 d,50%累计死亡率出现时间基本上与PNR出现时间相同(13.5 d),表明第13.5天为白甲鱼早期发育中较为敏感的阶段。试验期间,饥饿仔鱼体重、体长、眼间距和体高分别在第6、7、11和12天后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结束(16 d)时饥饿组仔鱼体重、体长和眼径的瞬时增长率均显著低于摄食组(P<0.05),而头长、体高和眼间距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饥饿对仔鱼生长发育起延迟作用,混合营养期延迟投喂,仔鱼生长发育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投喂仔鱼。  相似文献   
7.
2018年4月至10月在秦巴山区黑河国家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采集多鳞白甲鱼样本179尾,采用镜检法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多鳞白甲鱼摄食习性及其食性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多鳞白甲鱼饵料生物共10种,摄食强度的季节性差异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无摄食行为。相对重要性指数百分比(IRI%)单独聚为一类,与饵料生物的出现频率(F%),数量百分比(N%)和质量百分比(W%)之间存在差异。4种指数综合分析表明,饵料生物来源主要是水生昆虫成虫、藻类及摇蚊幼虫。IRI%时空聚类结果表明,饵料生物组成无明显季节性差异,但存在空间差异。多鳞白甲鱼食性的选择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濒危鱼类稀有白甲鱼染色体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稀有白甲鱼头肾组织为材料,采用腹腔注射植物血细胞凝集素(PHA)、秋水仙素和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稀有白甲鱼染色体为50条,核型公式为2n=50,12m+16sm+10st+12t,NF=78。未发现异型染色体、随体染色体和次缢痕;其核型符合典型的低住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华倒刺鲃、白甲鱼和岩原鲤精子的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sinensis)、白甲鱼(Onychostomasimus)和岩原鲤(Procyprisrabaudi)3种鱼的鲜精在不同水溶液和不同浓度梯度的NaCl溶液中的活力以及精子形态、密度和精液pH值、浓度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鱼的精液pH值都偏弱碱性,位于7·2~7·7之间;精液浓度依次为71·1%,76·1%和71%;精子头长依次为(3·89±0·53)μm,(2·98±0·08)μm和(6·42±0·59)μm,全长依次为(41·63±3·66)μm,(65·67±2·97)μm和(58·89±5·25)μm;精子密度依次为1·527×1010尾/mL,1·336×1010尾/mL和1·362×1010尾/mL。分析表明,3种鱼的精子大小与密度无相关性。在不同水溶液中,3种鱼的精子活力均以池塘水中最高;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3种鱼精子的最适浓度位于0·45%~0·55%之间,有效运动时间以中华倒刺鲃最高,为(85·23±12·02)s,其次是岩原鲤,为(50·45±6·89)s,白甲鱼最短,为(31·44±5·53)s。3种鱼的精子全长与精子活力存在负相关性,即精子越长,活力越低,精子越短,活力越高。  相似文献   
10.
稀有白甲鱼西江种群mtDNA D环区的结构及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PCR扩增和DNA直接测序技术,测定分析了采自珠江水系西江的30尾稀有白甲鱼(Onychostoma rara)mtDNA D环约467 bp的序列。结果显示,该序列的长度为467~470 bp,共计发现了16个变异位点,占分析总位点数的3.40%,其碱基组成A+T的平均含量(67.6%)高于C+T(32.3%)。稀有白甲鱼西江种群mtDNA D环区在结构上可分为终止序列区、中央保守区和保守序列区,存在着与终止相关的序列ETAS以及保守序列CSB-F、CSB-E、CSB-D和CSB1。定义了11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733 3,单倍型之间平均遗传距离(P)为0.010 2,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05 79,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为2.705 75。11个单倍型构建的非加权分组平均法(UPGMA)系统树聚为2个分支。该研究表明稀有白甲鱼西江种群存在着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亮点:(1)有关濒危鱼类稀有白甲鱼西江种群mtDNA D环测序及遗传多样性研究尚未见报道;(2)本研究揭示了稀有白甲鱼西江种群尚保存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3)对稀有白甲鱼西江种群遗传学研究具有理论价值,并对开展该种群的保护和资源利用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